红灯大樱桃
“红灯”大樱桃,这个叫法,大家已经习以为常。或许是因为太熟悉了,人们反而多少忽略了这个名字的由来。“红灯”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?不查询资料的话,鲜有人能回答上来。
其实,即便查询资料,也找不到准确权威的解释。只能结合资料记载和时代背景,进行合理推测。与拉宾斯、萨米脱、意大利早红、乌克兰早大果这种明显带有外国痕迹的大樱桃品种不同,“红灯”是一个很中国化的名字。查询资料,红灯樱桃对应的只有一个拉丁文名字欧洲樱桃 Cerasus pseudocerasus ,不过这个词是“欧洲樱桃”的统称,因此就可以排除“红灯”这个名称是从外文翻译而来的可能。
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“红灯”是由国内培育出来的樱桃品种,而非引自国外。在国内,大樱桃品种培育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,那就是地处半岛的烟台,以及辽东半岛的大连。其中,砂蜜豆品种由烟台农科院培育,而红灯品种,则是由大连农科部门选育而成。
1988年的《中国果树》杂志曾刊登了一篇名为《樱桃新品种——红灯》的文章,对红灯品种的诞生过程,有比较详细的记载。根据记载,早在1950年代,大连农科所(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)就开始准备培育新的大樱桃品种。在1960年代,通过以“那翁”和“黄玉”两个品种为亲本进行杂交,培育出了一个新品种。有趣的是,那翁和黄玉都是黄樱桃,且那翁还属于早熟品种,但培育出来的新品种,却是中早熟的红樱桃。此后,又经过数年的培育和优化,到了1973年,新品种经过专业部门的品评审定,命名为“红灯”。
在果品培育届,对杂交品种的命名,有时会采取亲本各取一字的形式,比如苹果当中的“乔纳金”,这是由“红玉”(Jonathan)和“金冠”(Gold)杂交而成,名字也就是两者融合的翻译。而“红灯”樱桃的亲本为“那翁”(Napoleon)和“黄玉”,不管是外文还是汉语,看起来跟“红灯”都不沾边。以此推测,“红灯”这个名字,应该是当时的首创。那么,它又是以什么为灵感而命名的呢?
如果把视野扩展到大樱桃领域之外,提到“红灯”这个词,大家会想到什么呢?有的人或许会想到交通信号的红灯,而年纪大一些的朋友,会想起一部样板戏的名称,那就是《红灯记》。《红灯记》上映于1970年代初,作为当时的样板戏之一,很快传唱大江南北,不少经典台词,人们都耳熟能详。